close


已經說過很多次了,本人對做菜向來沒什麼興趣。如果有空閒的時間,我寧願拿來做其他事,也不會花在廚房裡弄好吃的東西。不過,晚飯因為總是要煮,所以若是有好的食譜,也會嘗試一下,做成功了,全家皆大歡喜。
 
不過每每到了要potluck的時候,就很傷腦筋,因為能拿出去的沒幾道菜,又因為作中式的菜還得加熱,太麻煩,所以每次到potluck的時候就煩惱。
 
前幾個禮拜又有一個baby shower得去,正無法決定要帶什麼去的時候,忽然靈機一動,把婆婆的食譜翻出來。婆婆向來是廚房高手,我現在做的幾樣西式的菜,都是她教我做的。前幾年,小姑決定將媽媽的食譜輸進電腦裡,食譜裡許多細節都不是很清楚,例如食譜裡會寫XX汁「一罐」,一罐是多少呢?幾十年前的罐裝與現在不同,所以小姑有疑問就請媽媽澄清,把份量和細節寫清楚,這樣子編了一冊的媽媽食譜,然後兒女們一人發一本。婆婆食譜裡,甜點糕餅類種類特別多,可見這家人愛吃甜點的習慣。可惜V娶了一個不喜歡在廚房裡的太太,也就沒什麼福份享受媽媽的甜點。
 
這次我翻呀翻的,看到一個題目是Best Brownie Ever,作法非常簡單。又記得,「廚神姊姊」家也有許多brownie的食譜,遂也去搜尋出來,大致看來與婆婆的沒兩樣,倒是蛋看起來多了點。但是美國用的單位是夾纏不清的英制,姊姊家的是世界大同的metric system,為了怕量重量的沒完沒了,我選了婆婆的食譜做。
 
brownie的那個週末,鄰居小朋友來家裡玩,一進家門,聞到烤箱中傳出的巧克力味,就頻頻說好香好香。我對烘焙沒什麼興趣,但是烤箱傳出的味道,像是藏有興奮劑,讓人聞了有幸福的感覺。做完了大人小孩分吃,只聽見此起彼落的Mmm Mmm Mmm聲,夾雜在大口吞嚥的喉音中,聽的出滿足的心聲。我拿了一個放入嘴裡,濃濃的巧克力香在舌上化開,又不會太甜,果真像食譜上的名字,好吃極了。
 
 
可是儘管我的「顧客」非常捧場,我還是覺得一絲絲的不足。我喜歡比較濕潤的口感,而照婆婆食譜做出的,感覺比較乾。我又想起Annie的食譜裡的蛋,也許多加點蛋可以改進?跟Annie商量的時候,我很不好意思的解釋,沒有用她的食譜是因為不知如何換算,結果她不僅不介意,還馬上將她的brownie食譜加上英制量法,而且還說,如果我想做別的烘焙食譜,跟她說,她可以幫我貼上英制量法。不多久,她又送來一張烘焙材料換算表,因此更沒問題了。
 
上個週末又有小朋友要來。想到上次一進門就嚷著好香好香的小女孩,不禁又上網去翻Annie家的食譜。看到了一篇「大理石蛋糕」,是她瑞典婆婆的私藏食譜,她改良後的作法。這個蛋糕與brownie大致相同,都蠻簡單的,我想就算是初次做也應該不會有問題,就動手做了起來。
 
            未做之前,先照換算表把份量轉換一下,可是有些還是不太確定,例如換算表有低筋和高筋麵粉的差別,我的是all purpose flour,是算中筋嗎?可是食譜上寫的是低筋耶,唉,管他的,反正我有一個小磅秤,到時候大概量一下就好。我特地將量杯放到磅秤上,像做實驗那樣,歸零後再開始加粉,這樣秤過重量後,我也有量杯的數據,下次就不用再量了。
 
            我就這樣量重量以後再紀錄英制的容量,忙的不亦樂乎,直到所有的東西都加進,最後量baking powder5 g 的重量卻是12杯左右,我也沒多想,半杯都快倒完的時候,腦裡忽想不對,拿著量杯的手就硬生生的懸在空中。原來我才剛做過brownie,記得baking powder不過是一小茶匙左右,怎麼可能是半杯?連忙跑去觀察磅秤,湊近一看,原來磅秤上有兩層的讀法,外緣是oz(盎司),內緣是g(克),我量baking powder的時候,其實是照oz大格大格的量,所以5 g 被我量成5 oz,就是140 g
 
發現大錯鑄成,忙跑到我的玻璃容器旁,定睛仔細看,可以看到baking powder比較白,鋪在微黃的麵粉上面,拿了湯匙想能不能把B. P. 單獨撈出來,不過一碰上層,就將之混到下方。又轉念一想,既然看磅秤都能看的那麼天才,誰知道先前還量錯了什麼?嘆了一口氣,把碗裏的所有奶油奶粉等等,全丟到兩層塑膠袋裡,重重的扔到垃圾桶裡。
 
就在這時,樓上的三個小女生跑到廚房裡,問我還有多久才能吃蛋糕。我掩飾著挫敗感,也不敢說前面的二十分鐘都浪費了,隨口把她們趕出去玩,才能重新開始。
 
這時我又發現,磅秤歸零有問題,(是因為量杯的總重量超過能測量的範圍嗎?)這下也不敢信任磅秤了,乖乖的照換算表算,不過等到要加牛奶,又愣住了。因為換算表裡有許多流質,但就是沒有牛奶。唯一相近的是清水,但是我想鮮奶不是密度比較大嗎?在腦裡很快計算了一下,Wweight=V volumex Ddensity),所以如果水要兩杯,牛奶密度大,應該比兩杯少,但是少多少呢?怎樣才查的到牛奶的密度?我用的是平常喝的低脂,和全脂的密度又差多少?
 
我就這樣與牛奶面對面,腦裡千百種想法,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後來老公回來,我跟他說這件事,這位堂堂博士大人,一聽就毫不猶豫的說,一克的水就是一毫升,你拿試管拿了那麼久,應該知道110毫升大概多少吧?大概多少當然知道,可是做蛋糕可以這樣大概嗎?我又跟他辯駁密度的問題,他很輕鬆的說,就算密度有差,大概也沒差多少吧,你少加點就好。說的那麼輕鬆,做不好你來負責嗎?哼!不過現在想起我們的對話,實在是很天才。不禁想到在實驗室裡常常用來挖苦我們這群人的話,也可以應用到這個場合:How many Ph. Ds does it take to figure out how much milk to add?哈哈。)
 
沒辦法,最後照清水的換算表,草草加了牛奶。攪拌的時候,直覺就是太稀了一點,不夠濃稠,不過至此,我也不想再重做了,就算做壞了,家裡總能找些其他的東西來餵小朋友吧!
 
沒想到從烤箱拿出來,蛋糕看起來還有模有樣的,讓我放心許多。玩累的小朋友在餐桌上坐定,狼吞虎嚥起來。挑食的L說,「這塊蛋糕好像太大了,我可能吃不完。」「是嗎?你先別碰,讓我吃另一半。」我拿著刀子衝到她面前,趕快將她還沒碰過的部份切下來,這時鄰居H把手舉高高的,説:「給我給我,我要吃!」還好有人賞臉呢。我自己切了一塊,也坐下來品嚐自己的成績。蛋糕有濃濃的、沒經過加工的原始香味,間夾著可可的巧克力香醇,尤其是牛奶的香味特別濃稠。啊,沒想到一個下午灰頭土臉的,還居然被我做出好吃的蛋糕!


 
 
 
第二天的傍晚,以柔單獨去前院玩,又碰到鄰居H,兩人玩呀玩的,又跑回家裡,跟我要昨天的蛋糕吃。我看了看時鐘,已經快要吃晚飯了耶,這樣不好吧?可是那兩人又拜託又央求的,我只好每人給一小塊,看到她們吃的開心,我也有點得意。後來的幾天,蛋糕就成為以柔「如果晚上有乖,就是說彈鋼琴的時候沒有鬧」,彈完鋼琴後可以享用的獎賞。 某晚以柔一邊吃蛋糕一邊看書,忽然抬頭說:「這蛋糕就是有個地方有點奇怪,好像牛奶味太多了。」說是這樣說,倒是沒有減少吃的興致。好玩的是,這個在以柔說來是不對味之處,在我卻是最好吃的地方,可見每人口味不同,不能勉強。
 
我知道這些做出的蛋糕,在行家看來可能千瘡百孔,不過得天獨厚的是,我餵的對象是好胃口的老公,和不挑食的小朋友,即使是我覺得有缺陷的,他們都照單全收,用行動給我超過該有的讚賞。因此即使蛋加不夠,或是牛奶加太多,還是可以下次偷偷改進,雖然在廚房裡弄得狼狽不已,其實並沒有什麼壓力。這樣子,以後應該會有機會多做點其他的嘗試吧?
 
不過,還未做下一道蛋糕之前,嗯,那個那位誰,麻煩可以告知一下鮮奶的換算單位嗎?謝謝。(我沒鞠躬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ine 的頭像
    Janine

    小城故事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