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時候如果聽到某個同學是獨生女,總是好羨幕她們。覺得「獨生女」這個名詞簡直就是「公主」或是「掌上明珠」的代名詞,浪漫無比。相形之下,我們這些有兄弟姊妹的真是平凡透頂。
長大之後,才懂得感激父母賜予我姐弟,我們血濃於水的感情,與成長過程中共享的經驗,使我們長大後雖然各處異地,但是碰到有事還是會第一個想到他們,忙不迭的打電話詢問意見,一些覺得無法與父母溝通的,跟他們說一定不會被潑冷水。另外,去年父親生病,唯有他們最能了解我心中的焦慮,每次和他們說說話就能令我安心些。這麼美好的經驗,使我曾經誇下海口,要嘛不生小孩,要生就一定起碼要生兩個。

那時不知道,生兒育女這擋子事,對某些人來說,不是那樣隨心所欲的事。結婚後先是忙著做研究,等到想生孩子卻遲遲沒消息。那段日子是我最不快樂的時期,每一個月要患得患失一次,害得Valley總得陪在旁邊看我臉色。後來覺得兩人這樣每個月要如此定期心情不好,一點也不好玩,乾脆算了,不再努力做人。沒想到反而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懷上以柔。但是這有點像買彩卷中獎,僥倖得獎一次,再要中第二次的機率就微乎極微了。

以柔兩歲後我們開始想幫她添個弟弟或妹妹,不過一直沒有消息。也是這個時候,開始被問到還要生嗎?熱心一點的還會幫我上課,強調讓以柔有弟妹的重要性,例如這樣她成長過程才會有伴,以後我們老了她要照顧父母才不會一個人負擔太重。這些我都知道,也非常贊同,不過做不到的事就是無法強求。沒錯,如果我們積極點可以有其他的選擇,但那都與我們順其自然的信念相差太遠,無法勉強去做。

雖然夫妻間想法一致,但是外人不斷的詢問及強調小孩沒伴的嚴重性,讓我不知不覺的心虛起來,覺得沒能幫以柔添個弟妹真是罪過。我開始不自覺的在街上注視起其他家庭,偶而看到父母及孩子的三人行就偷偷高興,但是有時街角又衝出另一個小孩加入陣營,常讓我暗自跺腳。另外,看報紙時我也開始數名人中有哪些是獨生子或獨生女,然後會高興的跟Valley說,你看這些人也沒有因為是獨生的而行為偏差掉,人生還不是很成功,對不對?Valley是美國人的態度,座右銘是「Don’t care abou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他不能理解我為何要找那麼多藉口來證明自己選擇的生活模式是對的,我則無法解釋為什麼老是覺得活著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

隨著以柔一天天長大,再生一個孩子的理由漸漸薄弱,此時就算再生,年齡的差距也無法使老二成為她的玩伴,另外,已接近一枝花年紀的我,實在沒有體力也不想再去照顧嬰兒。我發現自己不再羨幕的看著柔嫩的嬰兒了,這些年來沒能添成老二,我決定從現在起不再想這件事。我要好好享受只有一個孩子的好處,並且開始追求因為不需再照顧小小孩而能做的事。

當然,我無法否認有兄弟姊妹的孩子是較幸福的。以柔在家沒有小孩陪她玩,因此從小就養成自己玩耍的習慣,不必一定要我們陪著。她能自言自語的假扮各種角色獨自玩半天,老師說他們的drama課,以柔最喜歡上台表演了,是不是因為在家常常練習因此很有信心呢?她有一陣子也會央求我幫她生個弟弟妹妹,不然她回家好寂寞呀(才四歲就會用「寂寞」這個詞),我告訴她媽媽不是故意不生,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我知道兄弟姊妹是無法取代的,但是我也記得成長過程中陪我分享心情秘密的常常不是我的家人,而是最親愛的好朋友們。那些朋友到現在還是在我的心裏沒有忘記。我希望以柔也能找到那樣的好朋友,與她分享生命中的歡喜悲傷。

逐漸的,我也開始嚐到單子家庭的好處。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是從容不迫的。我們悠悠閒閒的出門,可以專心聽彼此說話,不用分心協調孩子之間的紛爭。我也逐漸地體會到以柔對自己被愛的信心,因為自己是爸媽唯一的孩子,她不用懷疑自己是不是爸媽的最愛,而當之無愧地接受我們給她的所有的愛。她最愛用來起頭的句子是「我們三家人」,這是她「一家三口」的替代語,我很喜歡她說三家人時那種親密的感覺,似乎什麼都分不開我們的誠懇語氣。

以柔四歲時用手指蓋章畫了一幅畫,兩個大一點的手指印是爸爸媽媽,擠在中間的粉紅色小點點是她自己。這幅畫反映出來的也是生活中的事實:當爸媽擁抱時,以柔總要擠到我們的兩腿中間湊熱鬧。這就是以柔心目中的家,三個人緊緊的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