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十二月初開始,以柔就開始期待她的十二歲生日,每天都在倒數。只剩四個禮拜了哦。再十天就到了。再三天,再兩天…終於等到有天早上我一起床就給她一個擁抱,說:「生日快樂!」
 
她晶亮的眼睛上面的兩彎黝黑的眉毛很像阿公年輕的時候;棕色的眼睛和頭髮都比我的稍稍淺一點;那兩顆小梨渦,出生至今未變;而以前洋娃娃一樣的鬈髮,現在直多了,尤其她每天早晚都要一梳再梳,梳到直為止,現在只剩瀏海的部分稍捲而已。
 
(比一下五歲生日的照片;那時頭髮還很捲)
 
昨天唸到小學老師收到賀年卡後給我的回信,上面寫著“女兒婷婷玉立,乍看就是小阿慧”。她不是第一個這樣說的人,許多人都說她跟我很像,尤其是笑的神情。
 
但回顧以柔十一歲的這一年,我最大的掙扎就是她一點都不像我…
 
六年級的這一年,每個禮拜都會讓孩子將一星期的作業或小考成績拿回來,這是第一次知道她的分數如何。之前只有等級的分別,反正到學期末都是最高的等級,也不知道細節如何。
 
不過很奇怪,老師說星期一會發成績,怎麼每次問都說忘了帶回家?我追問很多次,才勉強帶回來。我們發現她有時沒交作業,因此拿零分。這些作業通常不是回家做的功課,她沒有交的,都是在班上做的作業。問為什麼?通常是寫了但是不知道要交,或是老師不滿意某處,發回來要她補一個地方,但是她寫寫就找不到了。
 
有天我趁她不在的時候,跟V抱怨,怎麼這麼粗心。我認為交作業是學生最起碼的義務,實在無法容忍她這樣丟三忘四的。V倒是很心平氣和,他說,以柔和別人不同,放學後要去中文學校,一個禮拜三個鐘頭的足球練習,加上每天都要練的鋼琴,和薩克斯風。這麼忙的狀況下,能做作業就很好了。我不服氣的說:「也許比你們美國小孩這樣算忙,但是我唸書的時候,比她要忙上幾倍,照樣找得出時間把功課交出去,不懂的地方弄懂。」
 
我話才講一半,V就瞪我,其實我還沒說完,也聽出自己的語病,一開始就將美國人定型,再來就是倚老賣老:“想當年我怎樣怎樣,你現在怎麼會這樣這樣?”
 
我不是有優越感,只是以柔跟我太不像,很難用同理心對她。
 
我從小就是乖乖牌,個性拘謹又守規矩,別人不用給我壓力,我就先自己嚇自己。尤其升學壓力最大的時候,有時候晚上先去睡覺,請媽媽上床前叫我起來念書,但太累的時候媽媽雖然叫我的時候醒了,她走後我又睡著,等到早晨起床發現整個晚上沒讀原來準備好要唸的書,會緊張的哭出來。
 
甚至上大學了,我還是秉持著唸就要唸會的原則,不僅每節課去上,課後一定複習,我發現光是上課聽老師說是不夠的,課後要再唸一遍,才能真的懂。大學用的是原文書,唸起來本來就很慢,要做到下一節課前已經將之前的課溫習過,時間不夠用。記得當初跟爸媽抱怨,大學要唸的書比之前多又難,真不懂別人的“由你玩四年”是怎麼來的。我每節去上課都還唸的這麼辛苦,那些翹課的同學只要考試前唸唸筆記就能過關,讓我佩服不已。
 
後來我唸研究所的時候,教授的銘言就是“Organization is the key”,他自己就是非常有條理的人,無論是寫論文或是作研究,一條一條邏輯,有條不紊。他的要求正對我的胃口,於是我也開始學習將自己的生活條理化,現在的辦公室裡釘了跟牆壁一樣大的白板,有什麼需要思考的事就寫上去,一條一條寫出來,有理可據,做完就劃掉,從來不會錯過deadlines。記得剛換組的時候,我組裡的人忍不住抱怨:「You never missed anything.」意思就是他若是答應做什麼事,我總是不會忘記,不像他以前的老闆,交代後就忘,比較沒有壓力。
 
以柔至今還能說流利的中文,其實也是我這種呆板守規矩的個性造成的。我懷孕的時候決心孩子一定要能跟阿公阿嬤對話,心裡明白老公是美國人,我的環境其實更困難,但是只要立定志向,我就照著計劃進行。以柔四五歲的時候曾經試著要跟我說英文,但是她只要參雜一點英文,我就嘰哩咕嚕跟她說外星文,因此她到小學還不知道其實馬麻是會說英文的人(見中英拉鋸戰)。最近她跟我說:「馬麻你真的把我洗腦了,我跟你就是沒辦法說英文耶。好奇怪。」甚至她現在跟我傳簡訊,也是很自然的用注音符號打成中文。
 
我聽她這樣說,只是笑笑。講/寫中文這件事,因為很小就開始,她還沒有力量反抗。只是我並沒有意識她已經漸漸長大,許多事我還是權威性的下規矩。
 
例如她從來都只有週末的早晚可以看電視,還限制時間,我們也是少數沒有Wii或遊戲機的家庭。今年我們送她iPod touch,但我不願意她花太多時間玩遊戲,因此照電視的規矩,也是只有週末,而且是該做的事做完以後才可以用iPod。但是十一歲的孩子如何能拒絕電動遊戲的誘惑?於是我老是逮到她偷玩,甚至被我沒收之後,她還是有本領找到繼續玩。我發現以前軍令如山一般的規定,現在被她一一找到破綻,只要有機會就來踩我的地雷。
 
現在又加上功課上的問題。
 
我無法瞭解,若是老師在課堂上說要交什麼,她怎麼會不知道?她的老師有一個原則,只要準時交作業,無論是什麼成績,都可以改過再交上來,可以加到85分。這對自我要求嚴格的孩子,一定是很大的誘惑。老師說過一個例子,作文是唯一可以加到100分的科目,因為文章需要修改才能進步,於是她用分數來引誘孩子多改作文。一個女生寫她去參加一個婚禮,但是不小心掉到水池,大家都笑她。因為寫的非常生動,老師給了98分。但是這個孩子不服氣,來問老師要怎樣才會100分。老師說結尾有點突兀,再去改一改吧。於是女孩在結尾加了自己的感想:「別人笑你,可能會羞愧的想哭,但是只要以微笑對待,心裡就好多了。」於是,最後的兩分就到手了。
 
老實說,我並不覺得98分還要100分的女孩有多麼值得獎勵,其實若是一味求完美,人生會很辛苦。但是我親愛的女兒是另一個典型。還沒看到她的成績單,她就先幫我預設立場:「這次得A的人只有四個,有人F哦…」然後很得意地說:「我得B。」通常她只會說最好的分數。明明愛唸書的孩子,但是只要寫起讀書筆記,不是幾筆帶過就是沒寫、或是寫了沒交。
 
這種不在乎的個性,學業上看起來似乎是缺點。但是其他方面,其實是一大好處。有一次我不在家,她最親愛的姨答應讓她去過夜一晚,那時候她才五六歲吧,興奮的自己打包,一直叨唸著著很快就要去姨家了。可惜當天姨臨時有事,打電話跟把拔說不能讓以柔去了。那天放學去接以柔,V擔心她不知要多麼失望難過, 躊躇許久才緩緩告訴她這個壞消息。沒想到她一下就接受這個事實,很快地又開始跟把拔討論晚上要做什麼了。以為會是天大的挫折,這個孩子一下就雲淡風輕了。
 
小時候若是被處罰,無論剝奪的是她多麼在乎的東西,她都很快能怡然自得。例如我若是處罰她週末不能看電視,時間到了她就找別的事來玩,還會跟我說:「其實不看電視也很好啊,我找到別的事來做其實更好玩耶。」讓我原來處罰要讓她難受的用意完全消失無蹤。這次她做了一件讓我很生氣的是,罰她三個禮拜都不能玩iPod,她也無所謂,照樣快快樂樂的。她就是凡事往好處想,所以從來不會因為失去而傷心。
 
最近老師在一個晚上邀請家長來座談,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這個年紀的孩子,極想要獨立,家長一定要給他們一些空間,尤其功課上的事,讓他們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她測試了孩子的學習傾向。用左腦想事情的人非常有條理,並以達成目標為目的(goal-oriented),這種孩子通常在學校的表現都不用讓人操心。用右腦的人,則是傾向藝術的發展,他們比較重視過程(process-oriented),功課做過就好,交給老師就沒那麼重要。 通常若是父母和孩子的性向不同,最容易有衝突。我在心裡嘆了一口氣,不用做測驗,我就知道自己是極度用左腦的人,看了以柔的測驗,發現她是中間偏右的人,難怪我們沒辦法理解彼此。
 
從家長會回來,以柔笑嘻嘻的說:「你可以跟我道歉,我會接受的。」我瞪她一眼:「道什麼歉?」「我不是用左腦的人,就是不會Straight A,你不要老是要我跟你一樣。」又來預設立場,誰說右腦的人就是不能Straight A?我忍不住在心中反辯,不過想到老師說的一件事,就將話壓下來。
 
老師給我們一個建議,就是跟這個年紀的孩子說話的時候,不要看著他們的眼睛(eye contact),為什麼呢?平常成人對話,若要表示誠意,都會望著他們的眼睛啊。原來,當我們叫他們放下其他事過來好好談的時候,他們會覺得父母在挑釁,因此還沒開始說,他們就開始武裝自己。老師說,你們有沒有發現最容易交談的時候是在洗碗、或是開車的時候,通常是大家注意力在別的地方的時候,反而能卸下心防好好聊天。果然沒錯,每次要跟她講這些不愉快的事,最後總是吵架收場,但是我們只要出去遛狗、或是上學途中,眼睛看著別的地方,以柔反而會跟我說很多心裡想的、或是學校發生的事
 
於是我等到第二天走路上學,以柔的注意力在Benny身上的時候,語氣緩和地說:「不是說只有左腦發達的人才能全部A,右腦的人就是不行。」她說:「我知道啦。可是你不要老是要管我功課有沒有交,考卷有沒有改。我要自己來。」「好啦。我也知道,我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你。可是你要自己試,看找不找得到能幫你自己記得的方法。」她點點頭。我們道別的時候,她比著手指說:「我今天會怎樣、怎樣、還有怎樣。」然後得意地說:「你看,我不用列條,就自己記得了。」
 
我牽著Benny走回家的時候,忍不住想,一直無法理解以柔無釐頭的個性,好像是缺點似的,但是我一絲不苟的個性,才讓自己吃足了苦頭。因為我很負責,所以老闆和同事都信任我,反正只要我經手的事,一定會完成,而且品質很高,因為我無法忍受任何的錯誤。但是這樣的個性,如果有些是我掌控之外的事,例如人事的處理,就會讓自己難受許久。我這種人,受壓性也不好,小小的挫折就像天大的事一樣,不像以柔,可以很快的就將不愉快的事拋到腦外。人生的路那麼長,她可以走的比我更順遂吧?
 
十二年了,我才開始了解嚐到當父母遲早都得意識到的事,那就是孩子不是我,也不屬於我。她有自己的個性,我沒有權利轉變她。正因為她一點都不像我,反而能讓我展開視野,了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一種對待的方式。 那麼就讓我放下先入為主的偏見,看看我的女兒,將會如何教育媽媽吧!

 
 
又:也是寫十一歲,不過著力點大不同:瞬息萬變的十一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ine 的頭像
    Janine

    小城故事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