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甘泉
 
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多的遊客,就算在巴黎也沒這麼多人。到處都看到拿著旗子的導遊,和跟著旗子的一隊隊的人,噴泉前、競技場、甚至小小的教堂內,都是一大票一大票的遊客,更不用說在Vatican Museum裡摩肩擦踵,香汗淋漓地擠著去看Sistine Chapel。對V來說,擁擠的現象在過馬路時更加明顯,他無法理解當車流不斷,又路人如潮時,怎能不用紅綠燈控制交通?於是他站在路邊遲遲無法舉步。這個對在台北長大的我,再輕易不過了,跟他說,記住一點:“車子是不會故意撞人的”,一次邁一小步,等駛來的車停了再跨下一步,最後就能過成馬路。即使如此,我自己過馬路時也是緊握著以柔的手,提心弔膽地望著來車,不敢掉以輕心。
 
不只人擠,羅馬的空氣也污染的很嚴重,加上抽煙人口眾多,公共場合又少管制,空氣特別骯髒,我們玩了一天回到旅館,臉和頭髮蒙了一層厚厚的汙垢,得一洗為快 。
 
在這樣的城市中,他們的飲水卻是人間極品。
 
發現隨處可喝的甘泉是個偶然的機會。到羅馬的第一天我們就去找一個Bernini刻的小噴泉,剛巧在我們旅館旁的廣場轉角。這個小噴泉叫做Fontana delle Api(Fountain of the Bees),是Bernini在紀念這位教宗的Piazza Barberini刻的噴泉,裡面特地雕著這位教宗的家徽──蜜蜂。我們走近了才發現 ,雕像上的拉丁文寫著,三隻蜜蜂俯首在“喝”的水是給人和動物喝的。又熱又渴的我們靠近啜了幾口,意外地發現那水徹底的冰涼, 像是深山中潺潺流下的泉水那般地甘冽,我們喝了一口又一口,轉頭才發現其他疲憊的行者也都拿著水壺等著盛水,原來羅馬的”drinking fountain”是真的噴泉呢。


 
 
後來我們發現羅馬城中,處處可見這樣的小型飲水池,反而是某些壯觀的噴泉要附註一下“此水不可飲用”,我們養成習慣每天背著水壺,出門前先去裝“Bee fountain water”,喝完了就在路途中找下一個噴泉將水壺裝滿,回家前再去蜜蜂噴泉一次,裝水回旅館繼續喝,這個裝水儀式成為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每天在骯髒的空氣中走著,小心翼翼地在穿梭不停的車道中過馬路,耳中充斥著喇叭和救護車的鳴叫聲,但是這個忙亂的城市中居然有甘美的泉水,汨汨地不斷流著,真像亂世中的世外桃源。
 
(手臂觸到冰涼水池時,就是這麼滿足的笑容。)
 
Gelato breaks
 
我從沒見過這麼多冰淇淋店的城市。
 
走在城中,幾乎每個轉角就能看到一個”Gelati”的招牌,還放著一個餅乾冰淇淋筒,上面裝著好幾粒顏色鮮艷的冰淇淋,尤其炎熱的午日,見了真是讓人垂涎欲滴。走近一看,玻璃櫥窗內放著一筒筒的冰淇淋, 色彩繽紛像一幅圖畫,各式各樣的口味,光是水果就有十幾種。義大利冰淇淋特別濃稠,相比下美國的冰淇淋就不夠creamy。

 

 (以柔的衣服帽子的顏色和各色的冰淇淋有拼吧?)
 
通常站在櫥窗前點、外帶比較便宜,若是要坐在餐廳裡吃比較貴。但是有時候走了一整天又熱又累,還是會到冰淇淋店坐下享用。 有一次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店,以柔點檸檬的、我點鳳梨的gelato,沒想到裝冰淇淋的器皿居然是去了果肉後的冰凍果皮,特別有趣。當然冰淇淋本身也是充滿濃濃的水果味,好吃極了。

 

 
我們在羅馬走了許多路,尤其以柔,又熱又累時就開始翹嘴巴,鼓勵團員的最佳利器就是“再走一下下我們就去吃gelato”,這樣他們就願意在往前邁步,這張相片以柔的古怪表情就是因為我說:“Think about gelato…”,原來想吃冰淇淋就是這般猴子樣呢。
 
 
原味的義大利麵
 
去羅馬前就對義大利麵有許多期待,這種很愛吃的菜,不知道“原創民族“的做法有何差別?在美國的餐廳,總是花樣很多,若是自己煮,更是培根青豆洋蔥什麼的都加上去,以為在義大利花樣一定更多,未料與想像的完全不合。
 
我們在羅馬吃的麵,大多很單純,熱騰騰的麵端上來,每條都嚼感十足,能吃到最原始的麵粉香,醬汁也是非常單純,尤其是蕃茄獨特的甜酸味特別濃厚,新鮮蕃茄現熬的醬畢竟與超級市場賣的罐頭不同 。
 
(這是在羅馬用的第一道餐,以柔點的是Pesto的義大利麵 )
 
有次點了蛤蠣麵,麵條有濃濃的橄欖油的香味,混著蛤蠣的海味,真是說不出的配。
 
 
他們的菜不講究擺盤,也沒有別的配菜,可是我們總是吃的很開心。平常出門旅行,我只要去餐廳吃個三天飯,就開始厭倦,想念家常菜,獨獨這次去羅馬,每天到了吃飯時間就很期待,中午有時候點個薄皮的pizza,但是晚餐一定吃麵,試過很多家餐廳,每家端出的都一樣實在單純,我們吃的非常滿足。我想食物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用新鮮的材料與調味、現做現吃,滋味一定豐富。以後也會朝這方向試,如果有天吃自己煮的義大利麵,能夠吃出羅馬的滋味,就成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