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純粹是為了回應Lili「天空與廚房 II :無悔之餘」,她寫的這個題目範圍真廣,我如果老老實實回應會佔太大篇幅,所以將之貼在自己家裏了。
我也屬於Lili筆下的「不上不下尷尬的活在才女與俗女之間的中間人」,雖然從沒涉獵過女性主義,然而這些屬於女人的掙扎與抉擇,隨時都在我的身邊上演
 
DL是公司裏少數的女性主管,是家庭與事業均能兼顧的女性翹楚。D是我的直屬上司,她做事果斷精明,由於精力無窮,馬拉松賽跑是她的「休閒嗜好」,因為當manager的需要,她總是經常得出差,但是就算在外她也不會荒廢公司裏的事,有時候寫e-mail問她一些小事,她回信的快速讓我有時懷疑她是不是還在公司。五十多歲的L則是天生的活潑個性,常代表公司與外界交流,她的人脈遍及世界各地,企業界或學術界都有她認識的人。
 
有次去東部出差,到達當晚與DL在旅館的吧檯喝啤酒聊天。這兩個相識已久的女人,輕啜著啤酒,意興風發地聊著公司裏的人與事。忽然L感嘆地說最近去開的一個主管級的會,一眼望去,全場只有她一個女人,D也附和地說,她常去開的許多會中,也都是陽盛陰衰。她們的經驗其實是普遍的現象。前一陣子讀過報導,生命科學算是女性較多的學術領域,通常研究生中大約百分五十是女生,但是越往上走,女性就越少,到了教授級,女性只佔百分之十左右。她們感嘆著為何會有這種金字塔現象,是不是男人充斥的主管級的領域,只能接受與他們背景習慣相似的男人,因此沒有女人的空間?
 
聽著她們把女人難出頭天的責任歸咎給男人,一旁的我心中有話想說,但是礙於我們的經歷相差太多,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我只是在心中一再重複一句話:「但是,如果那是我們女人自己的選擇呢?」
 
Lili的文章裏提到:「人與人既都不同, 所要的、所能得到快樂滿足的東西必也不同。若要蓋括的討論, 那麼男人要的東西空氣、陽光、水、愛、自我價值、肯定, 你可以想到的人類基本需求, 一一都是女人所要的。 所不同的是, 女人和男人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不同、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於是能夠爭取或者得到這些東西的條件也就不同。
 
我的想法是,所有男人追求的,女人也都需要。但是先天的「生物機能」,還是有所差別。生物界裏,大部分的雄性在外負責打獵求食,雌性留在窩巢裏照顧下一代,這樣的設計自有其功能性。甚至以人類社會來說,我也常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才是最functional的家庭(還好我是女生,這樣說還能算有客觀性,如果我是男生而說這樣的話,一定被批是大男人主義;還有這樣將男女不等的現象訴諸是天生差別的影響,會不會又像前哈佛校長一樣被質疑是sexist?)。男人在外工作能專心打拼,不需為家事操心,女人全天在家做家事能提高生活品質,孩子三點下課就能回家,不用再去上安親班,晚上,等爸爸回到家飯菜也好了,大家高高興興吃熱騰騰的菜。不像夫妻兩人都上班的家庭,大人小孩回到家都累了,晚上作菜吃飯寫功課練琴洗澡睡覺像打仗一樣。有時累極,我也會向先生抱怨:「I need a wife!」我說的wife,當然不是像自己這種上班的wife啦!說這話的同時又涉大男人主義之嫌了。
 
如果男外女內的家庭是功能性最強的型態,為什麼這不是現代家庭的唯一型態呢?我想這是女性覺醒的結果。
 
於是就產生了上述的DL一樣的,在職場裏能與男人平起平坐的女人。
 
然而如她們的感嘆,這樣的女人還是少數,除了社會型態及傳統觀念,我還將原因歸於「生物因素」。因為身為managerD幾乎每個月都得出差,一出去就是一個禮拜以上,雖然有體貼的先生能照料家中的兩個孩子,她也錯過許多與孩子相處的機會。我看在眼裡,很早就知道我不願過這樣的生活。我從不覺得自己的能力比男同事差,也常在許多研究上的問題與他們爭辯,然而如果要與他們平起平坐的代價是常不在家,我寧願不要。知道我這樣決定的人如果說這是不長進,或是女人氣,我也無話可說。
 
在我的家,把拔和馬麻共同分擔家庭的責任。我煮飯,他就洗碗;他帶以柔上學,我接她回家。有時早上以柔皺著眉頭說她不舒服,一摸滾燙的額頭確定是發燒,得留在家裏休息後,我們就會對看一眼,異口同聲的說:「What’s your schedule?」然後我們拿出各自的palm pilot(我)或記事簿(他),討論如何輪流去上班。有次我見他寫e-mail給系上的其他教授,說明不能去開某一個會,因為「我的太太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要開」。看到這樣的字句,還是很高興,社會已發展到一個男人可以和其他人解釋,他不能去開一個會,因為他的太太的會比他的還重要。
 
但是,在這看似平等的社會,女人和男人還是有其不同,尤其在於對家庭的牽掛程度。Valley是個顧家的好丈夫好爸爸,孩子成長過程,換尿布洗澡陪唸書,他一樣也沒少做,對以柔而言,他是個能一同玩耍歡樂的好夥伴。但是只要以柔一生病,就只找媽媽,要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裏待著。生病沒胃口時,她只吃媽媽做的菜,平常把拔做的,她也是愛吃的幾道菜這時就一點魅力也沒有了。這樣尋求母性的溫暖,是人類的天性,而母親願意為孩子犧牲的精神,也是與生俱來。這樣的母性,若與在社會中打拼相衝突,許多女性寧願犧牲自己在外的成就,已換取家庭的圓滿,這是這些受高等教育的女人甘願的選擇,與社會壓力或傳統束縛無關。
 
也許,在女性真正解放之後,她們不只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們能和男人爭一席之地,還能驕傲的說,我選擇不全力與男人爭天地,因為這是我自己的決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ine 的頭像
    Janine

    小城故事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