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家後,才感到這次旅行真有風塵僕僕的滄桑。
旅行的時候,每天上班,新的知識與交流學不完,我每天八點前就到公司,通常到六點之後才離開,公司的區域很大,要走十五分鐘才到得了火車站。上班的時候因為盤算着一天要做的事,不感覺距離,等到下班的時候,裝着laptop的背包在肩上特別沈重,踏出去的步伐也遲緩很多。此時腦裡盤算的就是晚上去哪裡吃,這樣的計劃似乎比平時想晚飯要做什麼要來的複雜,因為喜歡的餐廳就那麼幾家,若是自己能做晚餐,選擇才無限寬廣。
 
丹麥的魚因為新鮮,不用加任何調味, 煎一下就很好吃了。有次去一家餐廳,興沖沖的點了一份白魚餐,結果他們不知淋了什麼醬,可憐的魚肉被埋在下方,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模樣,而且膩的很,白白浪費了魚的好滋味。盤中的菠菜,爛到像泥一樣,鹹的無法入口。那頓飯吃的很沮喪,後來再沒有勇氣回那裡用餐。
 
有家越南餐廳,去年全家來哥本哈根的時候去吃過,很喜歡。這次來,早已忘記餐廳在哪裡,V的記性較好,很快地送了餐廳的名字和住址來。我依照地址找去,發現那不是我們去過的,不過還是走進試試。沒想到誤打誤撞,吃到很道地的越南菜(起碼我是如此覺得),生的春捲裡面包有各種生菜,還夾有某種香菜,在協調的味道當中添加了些許刺激,蘸點店家自己調的三種醬料,搭配出不同的滋味。炸的春捲則是香脆可口,又因為溫熱,更適合想家的胃。東方面孔的老闆推薦辣滋味的牛肉河粉,幾片生菜和綠豆芽,以及切段的辣椒是放在分開的盤子上,要吃再倒到湯麵裡,河粉幾近透明,乍看十分脆弱,實際卻蠻有嚼感。但是最難忘的滋味還是湯頭,非常清香但又有肉汁的的甜。這家餐廳只有小小的空間,桌子之間幾乎沒有走路的空間,開放的廚房能見到忙碌的廚師們。這麼微不足道的餐廳,顧客倒是很多,有個星期六,我下午打電話要訂位,已經都滿了。我去了兩次,第二次老闆就來認人,(另一家也是這樣,被問是不是已經來過 )一定是少見亞洲人的關係。我臉皮薄,被認過以後就不好意思去了。
 
這家小店的隔壁就是我們去年光顧的餐廳,發現之後,我也去用餐,比較兩家越南餐廳的風味。第二家的排場大得多,巡場的大管家見到我的亞洲臉,也來攀談,問我是哪裡來的,常不常吃越南菜云云。他解釋這家餐廳雖然是越南餐,但是有感於取得越南食材不易,因此試著用哥本哈根較能取得的材料,來作越南味道的菜,因此若要嚴格說來,應說是越南和法國菜的混合口味。我試了他們的炸春捲和粉紅咖喱蔬菜配飯,不是專家無法評斷是哪國口味,一大盤吃光光倒是真的。
 
這家餐廳的顧客絡繹不絕,尤其週末更是有穿著時髦的女士先生們前來,是熱門的聚會場所,因此沒有事先訂位應該是無法進入。還好我只有一人,他們將我排到吧台,任何時候去總是有空位。我在高椅子坐下來,見到面前的bartender高瘦並且輪廓深刻,正是我喜歡的型。我的眼睛才一亮,他就過來打招呼,問要不要喝什麼。平常都是配簡單的啤酒或白葡萄酒的我,看到他深邃眼睛下的迷人微笑,心突地跳了一下,還沒想清楚就衝口而出,請他幫我配杯雞尾酒。那天喝的是芒果加蘋果的雞尾酒,甜中有酸,滋味極佳。我盯著這位帥哥配酒,覺得很面熟,後來才發現他長得很像小時候鄰居的爸爸,我在心中發出小小的驚訝聲:「啊,這不表示陳伯伯很帥嗎?」小時候看這些叔叔伯伯,哪會管他們英不英俊,就像媽媽就是媽媽,不會附加美不美麗的標籤。直到這麼多年過去,中年的我藉著審視異國男人的面貌,才得到遲到多年的結論。
 
在外最懷念的還有茶。其實我這次特地帶了茶包,到了旅館才發現房間根本就沒有咖啡壺,無法燒熱水。公司能泡茶,但是我沒時間喝;晚上吃飯,光主食就很貴了,不想再浪費錢在飯後喝茶;有天同事請吃晚飯,用餐完侍者問要不要喝咖啡,我問可以喝茶嗎?他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說:「我們沒有茶。從來都沒有過。」好像賣茶會損害他們名譽似的。於是我喝水配甜點,巴巴地看著另外三位丹麥同事品嚐濃郁的咖啡,那時真的非常非常想家。
 
終於,千里迢迢地飛回了家。
 
第一個週末,我迫不及待地做想吃的早餐,聽著豆漿機攪拌的聲音, 看著鍋子冒著煙,韭菜盒子躺在上面滋滋作響,才意會到有多麼想念自己的廚房。我喝下溫熱的豆漿,咬一口熱騰騰的韭菜盒子,當熟悉的滋味與我的味蕾纏綿,只覺得回家真好。
 
 
我又連續做了綠豆湯和紅豆湯,並且下了湯圓配。這些都是很久才吃一次的,但是我的腸胃實在太想念家鄉的味道,忍不住要做來吃。
 
在自己的食譜手冊裡翻了半天才找到媽媽很久以前教我的用電鍋做綠豆湯的方法。綠豆洗淨先泡一兩個鐘頭,然後一杯綠豆加兩杯水,外鍋放半杯水就可以壓下去。跳起來以後悶半個鐘頭再開蓋子。我覺得這個比例的綠豆有點濃,於是拿出來放到鍋子裡,加一點水和糖,滾了就能吃。以後也許水的比例可以多一點點(1:2.5)。
 
第二天想吃紅豆湯。記得媽媽說過紅豆要浸久一點,實在沒耐心等;也試過不浸豆子在爐上煮的方法,但是我喜歡豆子再更軟些,而且煮完才加糖,只有水的部分是甜的,豆子卻沒有吸收到甜味。於是我卯起來在網上找不浸豆子的電鍋煮法,被我找到這篇。和綠豆的做法很像,只是外鍋的水要多點,而且要壓兩次。 紅豆洗淨後,一杯紅豆加三杯水,外鍋 1.5杯水,所以會煮一陣子,家裡彌漫着豆香的時候還真要忍耐啊。跳起來後悶15分鐘。這時候豆子已經稍軟,但還不到可以吃的地步。此時可以加黑糖進去,但是不要加太多,否則豆子會煮不軟,外鍋一杯水,再壓下去。這個過程糖的甜味十足地滲入紅豆,成就最後的美好滋味。電鍋跳起來後再忍耐最後十五分鐘悶一下,就可以吃了。喜歡更甜的人,等跳起來以後可以再加糖。
 
煮出來的紅豆軟硬剛剛好,還是咬的出豆子的顆粒,但是又軟的細緻,最喜歡的還是黑糖完全融入紅豆與湯,是想念已久的滋味。我舀了一匙紅豆湯圓進口,一下子感動到眼淚差點掉出來。原來家不只是家人的擁抱,舒服的床,或是搖著尾巴熱切歡迎我回家的狗狗,還有同樣重要的,就是我的腸胃思念的滋味。只有這些需要都滿足了,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家。
 
於是我又放了一匙紅豆湯到嘴裡,輕輕跟自己說:「回家真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