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信上這麼寫著:「家裡兩老同時一腳一手受傷,真是要命!」著實地描述了去年秋冬的狀況。
過去兩個月,一向健朗的爸媽相繼受了骨頭之災,生活上帶來許多不便。然而樂觀的他們,總是正向以對。
十月底,爸爸為了第二天要去參加研討會,先去學校剛蓋好的大樓探路,卻不慎摔倒,傷了腳掌和腳趾的骨頭。雖然骨頭有裂,幸好傷的地方不礙事,只要不載重量就好,也沒有上石膏,就是讓它自然痊癒。
爸爸平常每天都會去學校,不是去系館繞繞、就是到圖書館借書,也常去台北參加各種聚會,生活忙碌而充實。現在不但得待在家裡,而且剛開始還需要以助行器代步。我們都擔心他會不會悶出病來。
沒想到爸爸動靜皆宜,待在家的時光,上網寫電子信件,也讀小說,書唸完了就請弟弟載他去圖書館再借。不多時,助行器不是幫他走路,而是他提著助行器走,也就可以丟開了。
爸爸摔傷的第二天本來要去參加學生的同學會的,都是早期的學生,每年同學會都會請爸爸參加,告知不能參加之後,一傳十、十傳百,霎時大家都知道了,“Professor Lin腳掌 update”的email傳給了許多人,關心的信函紛紛飛至,爸爸趕快寫了一封感謝信:
“各位同學,你們好!
真不好意思,讓你們擔心。雖將要屆九十,骨頭還滿硬?腳掌骨頭稍斷裂,需三、四個月才會全治。趁這機會全心全意休息,四、五十年教學研究期間沒有長期的休息過。
感謝你們的關心和慰問。祝明年三、四月在Las Vegas同學會成功,身体健康!
雲山”
爸爸向來熱情,婚喪喜慶從不缺席。媽媽有時候會抱怨,一大把年紀了,也不是有司機可以專車接送,大熱天還規規矩矩地穿西裝去坐捷運再走路去飯店,讓自己熱到不舒服。爸爸總是堅持正式場合一定要穿西裝,外套還不能拿在手上。但是即使耐熱能力強,台灣最熱的時候還是撐不住,回來得休息很久才恢復。還好大部分的時候,都會有晚輩親自接送爸爸,讓媽媽不需掛心。
不只是有請必到,爸爸只要聽到什麼消息,一定會親自寫e-mail慰問或是恭喜,信中真情流露,跟他的個性一致。
去年即將接近尾聲時,輪到媽媽摔跤。她一早要去做外丹功的時候,因為騎樓施工地面不平,不小心絆倒,著地的姿勢使肩膀脫臼。當時新年連假,醫院沒有開,就先去讓骨頭師接回去。不過初二去照X光,發現脫臼仍存在,而且還有小裂,淡水的醫院不敢碰,請媽媽去榮總讓醫生接,若是不行就得動手術。媽媽聽了仍然老神在在,想說一去要好久,還是先吃完午飯再說吧。
老人家要去醫院了,唯一掛念的是孫子回家沒有阿嬤照顧,急著要跟弟弟聯絡,因為通不了電話,才寫信跟我求救。幸而我剛好在網上,馬上用messenger聯絡到了弟弟和弟妹。我不放心,又打電話回家。當時媽媽已經要出門去跟五叔、五嬸會合去榮總,她匆匆接電話,很大聲地說:「沒時間了,五分鐘以後要去樓下。啊,我已經跟你五嬸說了,再跟你說一次,小手術應該沒事啦,不過開刀的事誰知道,萬一有什麼狀況,絕對不要急救,否則我會跟你們生氣,知道嗎?」
天啊,怎麼想到急救的事!我一手握著話筒,一手蓋住眼睛,一連串地說:「啊,不會啦!」媽媽說:「最好不會,不過不可以急救喔!」我還來不及回答,她就掛電話了。
媽媽對生命一向豁達,厭惡為了延長生命而拖泥帶水,也不願意帶給別人麻煩。她總是很怕活太長,到了寂寞又不能自己主使生活的階段,就太可憐了。如果因為什麼差錯,得在床上長期躺著,是她最怕的結果。所以才會在去榮總之前,再多叮嚀一次吧?
可憐爸爸因為腳傷,媽媽不願意他去醫院陪著折騰,請他留在家。但是爸爸還是專程送媽媽上車,還在車窗外謝謝五叔五嬸的照顧,千叮嚀萬叮嚀地說媽媽就拜託他們了。結縭六十年的夫妻,在這一刻竟然有些依依不捨,也難為爸爸了。
我惦念著爸爸這個下午一定提心吊膽不好過,又追了一封e-mail過去,叫他在家裡一切小心,不要又絆倒了。另外,我跟姊姊也商量如果媽媽得動手術,我們如何能輪流回家照料。
那晚我難得地沒有關手機,醒來就能看弟弟的訊息,一夜沒睡好。幸好第二天早上就聽說榮總的醫生順利將骨頭接回去,不用手術了。
之前只有爸爸行動不便還算好,因為媽媽主持家務,一切都還能順利進行。但是現在媽媽的左手不能用,怎麼辦呢?還好她的腦筋很靈活,請每個禮拜來清掃的麗華姊幫媽媽每天買蔬菜,洗乾淨收好;其他的魚、肉,弟弟都會買回來,處理好冰凍;這樣媽媽左手輕輕扶,還能切菜、炒菜,或是燉肉。本來弟弟要幫忙倒垃圾,但是媽媽說不必。因為我家的垃圾不多,每天一小袋她可以自己拿下樓,然後請樓下拖地的歐巴桑幫忙拿到垃圾桶就行了。有人送好吃的蔬果來,媽媽也送給這些幫忙日常生活的人,表示謝意。
媽媽開朗地說:「我們實在太幸運了!這麼多人都對我們好。」其實我自己覺得很抱歉,住這麼遠,一點忙也幫不上。但是媽媽卻不怨天尤人,在自己能做的範圍找解決之道,輕輕鬆鬆地就能繼續過正常的生活。
上個禮拜照例跟媽媽視訊,她已經能上街買菜了。拖著菜籃車,一次只買一點,重一點的水果則請水果店送,這樣子她就能挑自己想要的菜。她笑嘻嘻地說:「人總是要動,我現在不能去運動,所以上街也是好的。」
正說著,爸爸走進房間,我從視窗看到,趕快跟他打招呼。這段時間他休息比較多,沒有天天趴趴走,因此臉色紅潤,氣色特別好。我還沒來得及稱讚,只見他在視窗前坐下來,對我大聲說:「阿慧,你寄給我的紐約時報那篇很有用喔。過一陣子有淡江退休人員聯誼會,正好講給他們聽。我也跌倒啊,所以大家都來聽聽怎樣才比較不會摔跤。」
原來爸媽相繼受傷後,我正好在紐約時報讀到如何不會跌倒的文章,趕快寄給他,信中這樣寫著:
“爸爸,
我今天看到這一篇如何避免跌倒的文章,是紐約時報很有名的記者寫的,分析得不錯。雖然是英文,希望您能唸一唸,重點也講給媽媽聽,希望你們倆都能受益。
阿慧”
爸爸收到我的信以後,將這篇文章印出來,仔細地逐字唸,不懂的就查字典,十分有心得。退休聯誼會即將到來,正是好時機跟大家分享。
爸爸說:「我還要多唸幾遍,才能抓住重點。」
我一聽恍然大悟。是的,爸爸演講從來不帶草稿,都是即興地演說,這次也不例外,所以才要再複習一下文章,到時候才能侃侃而談。他八十八歲了,但是在公眾面前演講的魅力完全不減,他也知道自己剛跌跤,這個時機親自分享這篇文章的重點,一定特別能攫取人心。
爸爸總是長話短說,交代完畢,又像一陣風地出房去了,一點也沒有腳曾經受傷的模樣。
我跟媽媽繼續聊家常,然而我無法止住微笑。
爸媽樂觀而務實,不會拘泥於任何困境,而是專注於身旁的好事。人們的好心與援手,讓他們感恩;受傷了就凡事小心,並尋思下次如何避免,也知道要耐心讓身體自然癒合。這樣豁達的心態,在他們的開朗的神情當中一表無遺。媽媽的肩膀舒服多了,能上街買菜,下一件事就是開始預習卡拉OK的新曲子;爸爸發現一篇文章很有用,馬上就想要跟昔日的同事分享。他們的生活圈仍然廣闊,關懷的人事無限,每天過日子都興致盎然。我想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是因為有正面的心態。心中有愛,日子自然過得好。
許多人進入中年,與爸媽的角色互換。昔日尊敬仰望的父母,現在成為被照顧的對象。 然而爸媽無論年長到什麼程度,仍然是我的標杆與榜樣。在我的成長過程,他們以身教、言教引導我,時至今日,仍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如何前行。我有如此父母,實在幸運無比。
爸媽的多事之秋希望已與舊年一起過去了,今年是癒合與重新開始的年度。也藉此篇謝謝時時照顧爸媽的五叔、五嬸,阿玉姊姊一家,和弟弟與弟妹,等我春天回去再親自跟你們致謝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