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三月底去拜訪了錄取以柔的兩所大學(見“大學之路”),覺得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與聖地牙哥州立大學都各有優點,上哪一所學校都好。
回家後,V與以柔坐在書桌前,將兩家學校的科系拿出來比較,基本上以柔都能找到想念的系所。她雖然沒有馬上做出決定,但是我們心知肚明,她被聖地牙哥州立大學開放、活潑的風氣吸引,應該是不做他選。
五月一日是接受學校的截止日期,不出我們所料,以柔選擇了聖地牙哥。V和我開始計劃以後可以常去聖地牙哥旅行,去看Padres比賽,也可以去La Jolla 看海。以柔忍不住抗議:「那是我的學校耶,怎麼當成你們的度假地了?」我們笑嘻嘻地說:「這麼美的城市,又可以直飛,不常去太可惜了。我們會邀請你出來吃頓晚飯的,不用擔心。」
接受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前,以柔問候補的學校怎麼辦。候補的名額若是轉正的時間不確定,學校說從五月到八月都有可能通知。我們想是因為五月一日所有的學校確認有多少新生接受錄取,核對過人數如果還有缺,再收下一批的備取生,如果第一批的備取生也沒有全數接受,再開下一個閘門,因此除非接到拒絕書,總還有一線希望,只是不知通知時間為何。
V覺得大學錄取新生,有估計的算法,知道錄取的學生接受的可能性有多少,而斟酌出錄取的數字,應該不會差太多。因此我們完全沒有抱希望,而是針對接受以柔的學校做出最好的決定。日後若有新的機會,再做打算。
四月底正式決定去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付了幾百元的訂金和申請宿舍的費用,五月初又付了新生訓練的費用,我更依據新生訓練和開學的日期,訂下了暑假全家回台的機票,這個暑假的行程一切底定了。
五月十三號的晚餐時間,以柔輕描淡寫地說:「今天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說我的申請狀況有變,可是我登錄不進去。」我們聽了也不以為意。吃完晚飯,以柔去上薩克斯風的課,一個鐘頭後回來,窩回房間。我坐在沙發上悠閒地讀著紐約時報,V不知在看棒球還是曲棍球比賽,忽然間樓梯傳來咚咚咚的腳步聲,以柔捧著她的筆電衝下來說:「Hey guys (太著急就省略爸媽的稱謂了),guess what? 我上了UW了!」她將電腦捧到我的面前,讓我看通知上的白底黑字,還將手湊到那一排字,逐字滑過,深怕看錯似的。
我跟以柔三年前去西雅圖的時候,參觀了華盛頓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見“母女同行”),當天櫻花盛開, 夢幻的粉紅色鋪滿校園。我們見到遠方的青山,氣勢磅礴的校舍,還有充滿書卷氣質的圖書館,一下就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學校。西雅圖是個大小適中的城市, Microsoft和Amazon帶來許多商機,許多state parks都是臨海而又能健行的好去處。UW有屬於自己的大學城,不與西雅圖交雜,但是若要去市中心,搭個輕軌電車,不用多久就能享受城市的文明。
拜訪過後,以柔一心一意想去UW唸書,實際的我卻說,如果她也申請到好的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就得給 一個好的理由,為什麼捨去好的UC不唸,而要花貴兩倍的外州學費去唸UW。
當時說的都是假設性的話,然而現在事實的考量就是比較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和華盛頓州立大學。 UW不僅是第一線的研究大學,也是以柔最心儀的學校。過了幾天University of Santa Cruz 也捎來錄取的通知,排名與UW差不多,但是以柔還是比較喜歡UW。我也希望她大學四年能得到與加州不同的體驗。加州的氣候溫和,沒有天然災害(除了最近常發生的森林火災),去西雅圖體驗一下冬天的寒冷與下雨的灰暗也是好的。因此我們毫無異義,第二天就接受了UW。
接到消息後一天,我下班回家,以柔迫不及待地湊過來跟我說:「你知道嗎?不只一個人,聽說我可以進UW,覺得很不公平。他們說,你爸媽怎麼可能那麼輕易地就放棄了付給聖地牙哥的訂金?不少錢耶!外州的學校那麼貴,他們家根本無從考慮,連申請都沒想過,更不可能出現這種放棄之前的錄取,讓訂金被沒收,然後從容付外州學費的情形。」
以柔委屈地訴說同學的批評,眼眶發紅:「為什麼他們不能純粹地為我高興?他們這樣講,我都不敢繼續說我有多麼高興可以上UW。」她純粹是因為收到好消息,想跟朋友分享,沒有炫耀的意思,但是被潑冷水,才會沮喪。
我們是雙薪家庭,收入不低,並且從以柔出生,就開始每個月固定將部分薪水存入投資基金,十多年後才能夠付得起美國昂貴的大學學費。雖然訂金被沒收,但是比起未來四年要付UW的學費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負擔得起,我們不可能因為捨不得訂金,不讓她選更喜歡的學校。
然而以柔這圈的朋友們,許多人一開始就完全沒有申請外州的學校,因為家長只能負擔本州的學費,如果上不了UC,就只有上State University 的選擇,即使外州的學校也許能有更好的選擇。這樣的孩子們,見以柔能夠毫無掛慮地申請外州大學,已經很羨慕了,現在知道她父母居然不在乎損失訂金,不假思索地又讓她去上最心儀的大學,感到匪夷所思。青少年想什麼就直接說出口,讓她好生為難。
我跟她說,世界就是不公平,她生在我們家,選擇的機會比較多,同學會感到不平,她應該能理解。再說,她能夠上喜歡的學校,不表示從此平步青雲,還是要努力才有收穫。反之,去上本州大學的同學,也不會因此受太大的影響,只要在大學好好利用資源,上哪一所學校都一樣。
以柔聽我這樣說,輕輕地點頭,把含在眼裡的淚水擦掉了。我暗自慶幸以柔從同學口中聽到不同的看法。這也讓她了解,在我們家是理所當然的事,別人不見得有此機會。是否因此更珍惜自己的環境呢?
小城故事從以柔進幼稚園寫到現在,剛剛重唸幼稚園第一天寫的 “展翅飛翔”,送以柔去幼稚園第一天,我跟V漫步回家時,他說:「Blink your eyes twice, and we will be taking her to college.」
沒想到不知不覺地,我們已經走到了這個時候了。等到了九月底,我們將送以柔去上大學,就像當初將她留在幼稚園的教室,我們也得單獨回家,而以柔的成人之路,才剛剛開始呢!
(2016年去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參觀的照片)
延伸閱讀:
2019:大學之路
2016:母女同行
2006:展翅飛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