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截至今日,美國56%的成人已經打完疫苗,而66%的成人也注射起碼一劑疫苗,每日因為新冠狀病毒而死的人口也降到三百多人,確診率不但過了高峰期,而且已經降得十分低了。加州也宣布六月十五日之後,除了少數限制,幾乎是完全開放了。去年三月開始,小心翼翼、沒有社交活動或與人接觸的我們,也開始忐忑地伸出觸角,試圖回到從前「正常」(normal)的時光。但是經過這十五個月的衝擊與不安以及學到的教訓,心境對無法回到以前的無慮,而是發展出新的常態(new normal),一步步地小心往前行。

 

(一)工作篇

 

自從去年五月底加入新公司,幾乎都在家工作。一直到秋天的時候,才開始去公司一兩次,十一月的時候本想要多與同事們見面,但是因為疫情又起,只能繼續窩在家裡工作。

 

在家上班,少去舟車勞頓,也能清晨準時運動,精神總是很好。需要與同事溝通的時候,視訊也很方便。因為辦公的時候不受打擾,能完成很多公事。有時候會想著,這樣上班也不錯呀。

 

到了三月底,大家紛紛打了疫苗,心理上覺得比較安全,才開始跟同事們約在公司見面討論公事。我沒有辦公室,只在一個大空間分到一個桌子,而且是面向人來人往的步道區,誰從我書桌前方經過都能打招呼。我很喜歡這個位置,尤其我不是每天來上班,坐這裡可以碰見很多同事,輕輕打招呼都覺得有沾到人氣的溫暖。耳邊聽著周邊同事們討論研究上的問題,或是打字敲在鍵盤上的聲音,都覺得好有活力啊。雖然周邊人很多,我卻覺得專心而踏實。

 

有一次約了另外四位合作的同事到一個大會議廳,大家可以隔遠遠地坐著。我們先輪著做簡報,光是轉頭看著一個個真實的臉龐,都讓我激動不已。如果是視訊,沒講話的人都不會把影像打開,不然就是搶著話、發現自己插嘴了又全部暫停,常有尬的場面出現。不像大家都在同一個房間,可以見到彼此的表情,特別能溝通。

 

就算是只有兩人一對一地聊,也是當面比較容易清楚。只是老闆有時會:「你戴著口罩,我不知道你是微笑還是不同意。」還好最近規定改成如果會議室的人都有打疫苗,就可以將口罩摘下來,這樣子表情就看得很清楚了。

 

自從三月底去公司感到群體中的力量,我毅然決定以後定時去公司。第一步就先將每星期與老闆的會議改在公司進行,並且將其他的會議都排在同一天,與同事們當面談。不但排會議的同事能當面商量,我發現有時候因為在走道上恰巧見到某些人,能機動性地快速達成協議,不用特意約談,或是浪費時間寫email

 

最近有新同事加入,他上班第一天,我們這個小組就一同出去吃午飯,歡迎他加入。席間閒閒地聊天,了解彼此背景。並肩走回公司時,言談中我才發現一位共事已一年的同事居然是美國中部來的,曾經在牧場工作過。因為洽公都只是透過視訊,通常很快地切入正題,不會聊到這些私事,但也因此失去了熟悉彼此背景而成就的互動。

 

我這才醒悟,工作夥伴能合作無間,並不只是理念思想切合就可以的,其他還包括彼此的信任與關心,而這些都需要實際接觸才能慢慢建立起來。所謂茶水間的聊天,其實更是建立信任與刺激創新最大的來源呢。本來這都習以為常,然而只有失去之後才會珍惜,如今每一次無預期的互動都讓我深深感動。因此我打定了主意,以後一個禮拜起碼去公司一次,以後視狀況還可以再增加一兩天。

 

因為開始常去上班,也對自己有不同的觀感。

 

在家工作的這一年多,我維持著一貫的規律,清晨運動,吃早飯,然後就去漱洗,頭髮梳整齊,換上家居服,才開始到電腦前辦公。若是需要開視窗的視訊,一定會將胸罩戴上,換上外出穿的T恤或上衣,除了下身仍然穿寬鬆的褲子,一律比照外出上班辦理。但是我要去公司上班的時候,第一次照全身的鏡子,見到自己的模樣,居然有些震驚,似乎將平面的半身照,忽然變成一個立體的真人那種感覺。 初見實在不甚滿意,什麼時候上下身的比例變得那麼不均勻呢(就不用哪個部位比較大了,呵呵)?雖然勤於運動,有可以調整高低的辦公桌,也能站立上班,但是可能活動的時間仍然不多,還是累積了一些贅肉。因為要上班見人,我開始積極地量體重、注意飲食、並且常常起來走動。另外,去年一整年都沒製裝,也趁機出去買一下適合現在身形的衣服,穿起來就好看多了。

 

事隔一年再回去上班,不僅能與同事們重新建立感情,促進辦事的效率和刺激創新的腦力,也能檢視自己的身材和容貌,維持起碼的標準,畢竟還是要有外在的激勵才能表達出最好的自己吧。

 

(二)社交篇

 

這一年多來,平日的社交活動幾乎歸零。去年感恩節(見“另類的感恩節”)在後院與好友們聚餐,是唯一沒有因為疫情而取消的聚會。初期根本不敢跟朋友們見面,後來則是遠遠地站在外講講話、或出去散步,不然就是各自帶午餐,隔著距離坐在草坪上一起用餐。

 

四月初,我跟V已經都打完兩針疫苗,為了慶祝我們結婚二十六週年,決定開禁忌,去一家餐廳外用餐。我們坐在綠蔭扶疏的庭院,耳聽流水潺潺,戴著口罩的侍者前來傾聽我們的點菜,再送酒菜來,服務很周到。這段時間,幾乎都是自己在家煮食,偶爾從餐廳叫菜, 幾乎忘卻了被伺候的滋味,我仰頭讓陽光灑在臉上,覺得可以人模人樣地來用餐,真是無上的幸福啊。

 

V有一位跟他年紀相當的同事,一年多來深居簡出,現在他們夫婦倆也是打過疫苗,於是邀請他們來吃飯,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聚餐,決定在後院用餐,可能比較放心。他們那天從邊門直接走入後院,兩夫婦都戴著口罩,我跟V也是蒙面相迎,大夥兒站定,先討論是否可以將口罩拿開,同意了之後才互示真面目。那日我們去買了上好的鮭魚來烤,也烤了紅皮的馬鈴薯,我則用紅洋蔥炒了甜豆,配上客人帶來的酒,滋味很好,席間談笑風生,賓主盡歡。這夫妻一年來哪裏都沒去,連買的菜都是訂好以後在超級市場外面拿,一年多都不敢跟兒子孫兒見面,只能視訊解相思,一直到復活節才第一次會面,我相信見面時的擁抱也像是劫後重逢的感覺吧。

 

UNADJUSTEDNONRAW_thumb_14004.jpg

 

兩個月後,我們又跟V的另一對朋友去舊金山看巨人隊打球。我跟V以前每年都會去看球賽,然而上一個球季只有紙板人能在台上觀看。上個禮拜之前只允許一部分的群眾去看,而且還要測試病毒陰性才能入場,另外還有一個打了疫苗才能進入的區域,於是我們就買了那區的票。我們開車停在某一個捷運站,再坐捷運進城,車的人都乖乖地遵守規定戴口罩。我們進入球場要出示疫苗卡,戴上一個手環,出此證明才能進疫苗區。果然我們那一區的阿公阿特別多,想來是坐疫苗區比較放心吧。我見著碧綠的球場,身手矯健的球員,懷著感恩心情的同時,居然有前世今生的感觸呢。

 

UNADJUSTEDNONRAW_thumb_1408e.jpg

 

(左方和外野人比較多的區域是疫苗區,比較稀鬆的則是還有控制人數的區域。但是過了一個禮拜就大開放,坐得滿滿的。)

 

UNADJUSTEDNONRAW_thumb_140a1.jpg

(比賽開始前先照相)

 

(三)口罩不口罩

 

雖然社會漸漸開放了,但是圍繞的議題仍是要不要戴口罩。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的規定是打了疫苗的人不需要戴口罩,未打的人則得繼續戴,但是有沒有打疫苗都是自由心證,所以不想戴口罩的人,也沒有人會來

 

我們公司則比較小心。人事處要求大家繳交疫苗卡的照片存證,這些人進公司就不用戴口罩了,沒有打疫苗的人則得戴,一些打了疫苗但是仍然不放心的人也可以繼續蒙面。

 

許多報導的資訊是施打疫苗的人即使仍會感染,但是得重病的機會大大減低,最近的科學報導更指出PfizerAZ的疫苗也能保護最厲害的Delta變種,ModernaPfizer的疫苗是同樣的做法,所以保護力應該也很強。科學也證明,打了疫苗的人比較沒有傳染性。因此我決定將口罩卸下來,只有去超級市場或是室人多的時候再戴上。昨天去捐血,捐血人都沒戴口罩,護士當中只有少數兩人戴。只是當臉部裸裎的護士離我很近地幫我量血壓和插針的時候,我會不由自主地屏息,畢竟已經很久沒有陌生人這麼靠近我呼吸呢。我想這樣的恐懼是難免的,但是我會試著將自己慢慢地推出去,逐漸習慣與人們裸容相見。

 

這陣子跟朋友見面就不用保持距離了,一些以前就喜歡肢體觸碰的朋友,甚至會前來給一個大大的擁抱。剛開始沒有心理準備,被抱了還嚇一跳,但是人與人可以不再戒慎恐懼地保持距離,是多麼可貴的事。進入了New Normal,一些好習慣可以保持下來,例如勤於洗手,而許多公司也容許員工若有工作需要可以繼續在家上班。至於我嘛,一年多來都是素顏,因為若是擦粉口罩會髒,上禮拜去上班第一次不用戴口罩,我還特地化了淡妝,穿上合體的衣衫,終於有點氣質了。我就集著這些小小的成就感,不疾不徐地往新常態前進囉!

 

延伸讀:

這十五個月因為疫情而調整的經過都寫在「在瘟疫中呼吸」系列,歡迎參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防疫之後
    全站熱搜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