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月的時候,爸爸跟我有大傳系的老師請他讓學生採訪、拍攝影片。這學期在參訪許多有趣的老人,希望他們長壽而活躍的態度,能給觀眾們一些感召 。爸爸他已經九十多了,通常九十還活著的人已經不多,因此他的故事不足以讓大部分的老年人生共鳴,去找七八十的老人不是比較適當嗎?教授,十個人有九個人都是推薦爸爸,不會錯的。 爸爸推辭不下,只好答應。

 

他跟我起這個機會,想到有人願意拍他的紀錄片,興致勃勃,但又不確定能不能成功達成任務,有些忐忑。但是既然任務下來,他就認真地面對。雖然平常爸爸上台講話都不用打草稿,就可以侃侃而談,但是要被訪問還是認真地準備。

 

學生們兩次來爸爸的辦公室訪問,又去校園邊走邊聊,還去校史館拍攝,爸爸可是和淡江的歷史一起打拼過來的,校史館裡也有許多他的足跡,去那裡拍攝別具意義。結束後爸爸請學生們喝咖啡,他跟我講到這裡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帶皮夾,因為他出門很少帶錢。果然,他要去付錢的時候才發現沒錢,只好匆忙打電話給在學校熟識的人幫他送錢來,但是那時候學生早已付錢了。那怎麼行呢?只好強將現金塞到學生的身上。爸爸常常會做出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想來這次訪問他的學生們也見識到了。

 

學校訪問過後,學生們也請求來家裡拍攝爸媽住的環境,順便也想採訪媽媽。這讓媽媽有些焦慮,因為我們家從來沒公開過,這樣讓人拍好嗎?我沒關係啦,我們家雖然沒有豪華的裝潢,但是乾淨清爽,充滿文人的氣質,跟爸媽樸素低調的本性很符合,來拍攝也沒關係啊。即使如此,媽媽還是緊張地把家裡又整理了一下。

 

沒想到來家裡的採訪過程,比想像地還好。學生們拍攝了爸媽在家裡的常態,也邀求能不能去外面繼續拍。那天氣候很好,媽媽剛好穿著鮮豔的紅毛衣,很好看。他倆同行的鏡頭,後來用在預告片裡,十分溫馨。學生來家裡帶了雞精送禮,讓媽媽很不好意思,因此走過捷運站時,趕快去買了甜甜圈回饋他們,她才心安。

 

採訪過程,學生們懂事、誠懇而有禮貌,也讓媽媽很感動,下一代有這麼努力的年輕人,讓她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且學生採訪的問題當中,例如長壽背後的原因,平常媽媽很少細想,但是回答當中也有了省思,例如正面感恩的態度,和日常不斷活動的能量,細想起來跟長壽應該都有關聯吧。

 

(預告片裡有爸媽去捷運站前散步的鏡頭)

 

那次來家裡採訪,學生們聽我與爸媽每個禮拜都會視訊,決定下一個週末,趁我和爸爸視訊,也來家裡拍,順便訪問我。 那個週末其實是清明節的長假,但是這些學生不僅沒返或是享受假期,反而繼續工作,十分認真。平常我跟爸媽視訊都是坐在主臥房的床上(才不會吵到家人),家居服隨便亂穿一通。既然人家要採訪,我特地穿著整齊,也搬到書房,用比較「體面」的背景。

 

那天我和爸爸視訊的時候,學生們從旁錄製,也採訪我,讓我說說和爸爸有關的記憶。後來我也將許多在小城寫過的有關爸爸的網誌連結與導演分享,若有需要的資料可以從裡面拿。

 

視訊後的那個星期五,我就飛回台灣了,本以為等十一天的隔離結束,可能已到了影片後製期間,不見得能再採訪我。沒想到在這當中,他們將影片初稿給指導老師看,老師建議再多蒐集故事,因此等我隔離後訪家,他們再次要求能不能早上來家裡拍攝爸爸起床後的活動。本來他們要求在爸爸平常起床的時間(五點半)就過來現場拍攝,但是我們漱洗之前不好意思見客,請他們七點才來。爸爸換回睡衣去房間讓他們拍攝早晨做體操的行為,他們也跟著媽媽拍攝她晾衣服的影片。接著是我和媽媽戴麥克風,聊聊爸爸及爸媽之間的故事,他們的攝製工具,從麥克風到攝影機都十分道地,在大學期間就能有這麼多的訓練,難能可貴。結束之後,他們又尾隨爸爸一同搭公車去學校,繼續攝影的工程。剛好我回台灣照了很多生活照,也一併提供給他們運用。

 

UNADJUSTEDNONRAW_thumb_14ace.jpg

 

上個禮拜的週末,影片在淡水圖書館發表。這時我們才了解,原來這個影片屬於淡江大學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2022年大淡水熟齡志的紀錄片之一。這篇報導中寫著這個計劃是由大傳系教授王慰慈帶領第三十七屆大傳系學生製作:“王慰慈表示,八部以在地關懷為主題,記錄淡水區八位熟齡與長青社區人士,他們面對老年化的社會,如何有智慧的保持健康和快樂的心境、以及他們的生活理念、態度和信仰哲學。希望透過紀錄長者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經驗,能提高政府、企業與民間團體從現在開始協力思考、著手實踐規劃未來可能性。”

 

當天爸媽和弟弟出席,不僅觀賞了自己的影片,也欣賞了其他的七部作品,和影片裡也都出席的主角見面。五個鐘頭的發表會,時間冗長,但是因為每一部影片都深動人心,爸媽看得津津有味,十分享受當天的活動。爸爸因為是淡江大學的前校長,這些大傳系學生做出的作品深刻動人,也讓他感到驕傲,致詞的時候特別除了謝謝拍攝他的同學,也出了對大傳系的期許與祝福。

 

我無法親去參與紀錄片的發表會,但是第二天一起床,就收到弟弟寄來的影片連結,趕快欣賞:

 

 

學生們兩次在學校採訪爸爸,三次來家裡,那麼多的資料得整理出一個有重點的故事,實在不簡單。加上影片的銜接、標題、音樂、字幕,這麼多的環節,他們都完整地做到了,每一個鏡頭也掌握地穩穩的,不像其他有些作品,鏡頭會晃動。媽媽擔心老人家的生活乏善可陳,其他的作品裡的主角年紀都比較輕,因此他們從事的重心都很有得講,能拍攝的範圍也大很多,怕我們這組的學生們得不到好成績。

 

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他們採訪的重點是表現出熟齡老人如何有智慧地過日子,並不是來採訪爸爸的豐功偉業,爸媽本身過著健康的生活,只要緩緩述他們過日子的方法,就是一種很好的示範。除了爸爸自己講他的生活方式,也藉由我和媽媽的聊天,能反映出爸爸的人格與生活態度。雖然爸爸從照片中的年輕歲月走到到目前的白髮蒼蒼,但是笑容和骨子裡的樂觀都還是不變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將影片與親朋好友分享之後,與我同齡的朋友看了都忍不住:「我老了也要像他們一樣!」這不也是拍攝「熟齡誌 」的初衷嗎?

 

我不只將影片連結貼在我的臉書,也分享給許多沒有臉書帳號的長輩和朋友們。有些是媽媽的好朋友,或是許久沒見到爸媽的同事或學生,我也傳給幾位從小一起長大,叫爸媽「林伯伯、林媽媽」的好朋友。這些人曾見到爸媽的近照,但是畢竟影像及聲音的魔力更貼近,他們見到爸媽如此健康,對待彼此又是如此溫柔,都十分感動。

 

影片6:12-6:32有一段爸爸在床上做體操的鏡頭,他平躺在床上,將兩腿伸直抬高,碰到後面的牆壁,這是年輕人都不一定做得到的動作,爸爸卻輕而易舉地當成日常運動。發表會放到這段時,全場的人都忍不住拍手喝采。我在小城跟一位老師上運動課已經18年(見“流汗的滋味”),老師今年七十,但是體力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好,其他同學們也都比我年長,因此我將爸爸的紀錄片也傳給班上同學,請他們看爸爸運動那段就好。結果大家都誠摯地回信給我,稱讚我有這麼棒的父母,有幾位雖然聽不懂中文,還是看完了14分鐘的影片,讚賞我和媽媽的互動,可見影片多麼能牽動人心。後來老師還自動將爸爸的體操也嵌進我們的運動當中,還會提醒大家:「Janine的爸爸九十三喔,他能做,我們也能。」

 

發表會後,大傳系的指導老師王教授特地寫信謝謝爸爸來參加發表會。爸爸擔心無法適當地表達感情,請我幫他回覆謝謝老師。沒想到藉由王老師的回信,才知道拍片背後的曲折。

 

原來所有大傳系的學生,都是半年多前就開始準備拍攝影片,但是其中一個計畫,因為拍攝者的個人因素無法配合,四個月過後,不得不喊卡。老師給了負責這個計畫的學生兩個選擇,一是將已蒐集到的資料剪接成作品,或是她可以幫忙找新的拍攝者,重新來過。學生們覺得之前的影片資料不,沒有可看性,不願隨便交差了事,即使時間所剩不多,仍寧願挑戰新的主題。老師看學生這麼有決心,就使盡功夫動爸爸讓學生拍。其他組的同學有大於半年的時間做這項作業,這批學生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用了許多課後的時間製作,終於做出成果,真是令人欽佩。

 

因為前一位拍攝主題沒有成功,才有爸爸的紀錄片。而我也剛好排在這個時間回台灣,才能在影片中露臉出一些爸爸的往事,這些溫馨可愛的往事,也引媽媽笑得很開心。其實爸媽的日常生活都靠弟弟和弟媳的幫忙,俐落的姊姊也是比我常回台灣,我這個閒閒地只會出一張嘴的人,卻因為天時地利而湊巧地參加了影片的拍攝,實在太幸運了。

 

最後要再次謝謝拍攝的姚順富導演和同組的同學們,以及指導老師王慰慈教授,給予爸爸這個機會,讓家人和朋友們,都能在這個平實的影片當中感受到爸媽對彼此及對家人、朋友的愛及關心(爸爸念茲在茲地就是希望退休的同事們也可以跟他一樣健康),無論識與不識的人,都見到了他們的風範,真是個令人感恩的經驗啊。

 

延伸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