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GKuwpM2RbSfSoC24PqPwA_thumb_1486c.jpg

 

許多年來,我已經習慣用Kindle看小,沒想到自從去年開始,居然將近一年都看「紙書」,真是奇異的事,得記錄。

 

去年五月的時候,一位老朋友聽說我早上開始唸大悲咒,傳簡訊給我,問我想不想認識神。這不是她第一次想介紹她的宗教給我,但我總是婉拒,這次也沒有不同。我解釋早上念經其實跟宗教無關,只是讓心靜下來罷了。我總是覺得,宗教和政治這兩樁事,很難勸人轉變立場,因此互相和平相處就好,沒有辯論的需要。這位朋友也不勉強我,只:“希望妳有機會考聖經,認識耶穌”。

 

不久後我跟V談起這件事,我:「也許來念念聖經也不錯,畢竟我在這個西方國家住了三十多年了,基督教/猶太教與這個國家息息相關,完全沒有涉略也不過去。此外,我們去歐洲的話,這些聖經的故事也能讓我比較理解一些圖畫或雕刻背後的故事。」

 

V聽了很贊同,還馬上去書櫃裡掏出了十多本聖經給我挑,原來這些都是他父母和親戚去世之後留下來的聖經,以前的人在受洗或其他重大紀念日,長輩都會鄭重地送一本聖經,扉頁還會簽名祝福。書裡的紙頁薄薄的,十分精緻。聖經有不同的版本,V你來唸King James的版本好了,那是最美的英文,殊不知那麼古老的英文其實是很難理解的。他又,聖經裡的文章太多,許多是很瑣碎的紀錄,我來找一本導讀給你,比較容易接受。

 

V的家人都沒有信教,但是小時候也都有去教堂,是社交的一部分;他爺爺開葬儀社,喪禮的時候引用的聖經禱文,他也是很熟悉的;另外他大一的時候在Great Books的課程中已經念過新約和舊約的聖經。這次為了我異想天開要唸聖經,他去了很多資料,最後幫我買了一本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Bible。作者用圖文來解聖經每一冊的精華,還提供地圖,比較能了解當時的城市在現今的地理位置。

 

9vPYgyMjQDa24GBnqVUgAg_thumb_1486d.jpg

 

於是我從導讀念起,再去跟聖經對照,那些滯澀的字句就不會那麼難理解了。因為我只有晚上睡覺前有時間唸,進度很慢。結果我還偏偏去找另一本書交錯地看。

 

那本書是「The Code Breaker」,是Walter Isaacson寫發現基因編輯(gene editing)的CRISPR原理,得到諾貝爾化學獎的UC Berkeley教授Jennifer Doudna 的傳記,那本是V看的書,他讀完以後放在桌上,我好奇地也拿來看。基因編輯是我本行要用的工具,這些科學原理我都很熟悉,從傳記觀點來寫她研究科學的歷程、眾多科學家找出CRISPR原理的競爭、爭取專利的主權,以及是否改造人類基因的爭論,十分精彩。

 

這本書因為與同為科學人的我很有共鳴,拿起來就放不下,於是也將這本書拿到案頭,和聖經導讀交錯地讀,每一本的速度又更加緩慢了。這還不算,當中我出去旅行了兩次,這些書都太重了,於是我又分別找了另兩本電子書的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Kazuo Ishiguro 的“Klara and the Sun,以及Dan BrownOrigin)在旅途中讀,於是在讀那兩本小的時候,原來的兩本紙書又耽擱了。

 

我平常都是一本書讀完才換下一本,沒想到從去年五月以來,我如此交錯地讀了四本書,而且The Code Breaker和聖經還是同時讀,這樣子還能留下印象,也真是挺不錯的了。

 

V每每看到穿著睡衣坐在床上對照導讀和聖經的我,就會微笑地指著我:「你真是有學者精神啊!」。其實我只是將聖經當故事來讀,也增加了一些對宗教來源的認識。

 

聖經裡提到的人物名,讓我了解原來許多認識的人的名字都是聖經來的,也終於弄懂了舊約和新約的區別,以及基督教的來源。另外也對教徒的遷徙以及後來基督徒的被迫害十分感嘆,然而到了納粹時期,又成了猶太徒被迫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還有一些大約知曉的故事,有了更具體的印象,例如用石頭打敗巨人的大衛,原來就是後來的大衛王,孤陋寡聞的我居然不知道,另外就是世紀前後殺人的手段也是慘不忍睹,當時讀的時候感嘆不已,然而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烏克蘭的無辜人民也正被戰爭摧殘,歷史一再重演,讓人唏噓。

 

The Code Breaker則是完全不同的訊息,同為「生物人」的我可以了解Jennifer Doudna對科學的執著,科學家追求知識但又互相競爭,基因編輯的工具成熟後,對治療疾病之外要不要「改善基因」也帶來倫理爭議。最有趣的是,The Code Breaker的首頁正是引用聖經首篇Genesis 2:8-9... The tree of life also in the midst of the garden, and the 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聖經的引用無所不在,也代表它的重要性吧?

 

聖經裡有一段我特別喜歡的章篇,特別標注下來:

 

Ecclesiastes 3:1-8:

To every thing there is a season, and a time to every purpose under the heaven:

A time to be born, and a time to die; a time to plant, and a time to pluck up that which is planted;

A time to kill, and a time to heal; a time to break down, and a time to build up;

A time to weep, and a time to laugh; a time to mourn, and a time to dance;

A time to cast away stones, and a time to gather stones together; a time to embrace, and a time to refrain from embracing;

A time to get, and a time to lose; a time to keep, and a time to cast away;

A time to rend, and a time to sew; a time to keep silence, and a time to speak;

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hate; a time of war, and a time of peace.

 

這裏寫的生命起伏,饒有深意。聖經裡的意義是季節與人生變化都是由神掌控,我自己讀的理解則是,如果知道人生起伏如此,就不要太執著或計較,悲傷總有結束的時候,而快樂的日子也不見得長久,更要珍惜。於是我認真地將這頁標了起來,有空可以念念。

 

就這樣,十個月的時間捧著重重的紙書,在現代和古代當中游移,當中又插了兩本小的日子終於結束,我可以再回去專心唸電子書裡的小說了。這篇讀書筆記寫得很沒系統,對許多人是信仰及依賴重心的聖經,被我解釋地支離破碎,希望信教的朋友能原諒我粗糙的想法。

 

眾多宗教都是勸人做好事,無論信不信教,只要有善心,對人好,也就能不愧於心了。這本聖經以後放在床邊桌的抽屜裡,偶爾拿出來選特別的篇章讀讀,心也可以安靜一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