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傳統裡,大學畢業典禮是很隆重的事,全家老小都會來參加。其實高中畢業也是如此,所以當時邀請了以柔的三位姑姑來參加(見“結束與開始(中:畢業典禮與派對)”)。但是以台灣的風俗,高中畢業不算什麼,所以當初沒有邀請姊姊和姊夫來。但是大學畢竟不同,因此除了住在美國的親人,我也邀了弟弟一家人從台灣來參加。平常以柔一個人在華盛頓州上學,除了爸媽,沒有什麼親人會來探訪,不像當地的學生,隨時能見到親人,還好這次我們浩浩蕩蕩地有十位家人來幫以柔慶祝。
華盛頓大學的畢業典禮分兩場,一個是學院的,學生會被一個個叫名字上去領證書,另外一場則是全校畢業生的典禮。三月份的時候,以柔的學院才決定在學校畢業典禮前一天舉行他們的典禮,因此我們只要來這兩天即可,否則有些學院跟全校典禮隔很久,會造成親友參與的困難度。
知道確切日期後,我就開始安排吃住。先在市中心找到一家古色古香的旅館,一口氣訂了五個房間。此外還要預先訂餐廳,才不會肚子餓了才慌忙地找能容納得了我們的餐廳。以柔給了我一些建議,我就照著每天活動的地點安排,有些餐廳要等到兩個月內才能訂,有些則是因為人數眾多還得特地寫email去訂位,直到四月中才都安排好,寫了一封完整的表格傳給大家,將每段行程和地點都交代清楚。我這個「旅遊團負責人」做了這些事,唯一交給V的任務就是請他去租一輛七人座的廂型車,到時候請他負責開車就是了。
星期四的下午,家人們紛紛飛到。我的手機上下載了五家的航程進度,想像著這些飛機載著關心以柔的家人,大老遠地飛來西雅圖,心中有些激動。我和V結婚快三十年了,但雙方的姻親並沒有都見過面。弟弟1995年住在波士頓,公婆親切地邀請他一起來跟我們過聖誕節,因此他見過V的兩位妹妹派蒂和凱西,但沒見過派蒂的太太丹妮絲。我們剛搬來小城那一年的感恩節,邀請公婆、凱西,和姊姊一家來吃飯,但是姊姊和姊夫還沒見過小妹妹和她太太。他們在臉書上都有交流,但要到這一次才能都見上面。
(我的手機上記載著從各地載著家人前來聚會的飛機)
以下是弟弟1995年的耶誕節來公婆家,還幫忙裝飾Luminarias:
以下是姊姊一家1998年來跟我們慶祝感恩節:
(七歲的外甥女試著吹V的喇叭)
那個禮拜的美國東部因為加拿大的森林火災造成空氣嚴重污染,許多飛機都延遲或取消,幸好沒有影響到我們西部的航程,當天大家都準時到達,第一步成功達成。
星期五是學院的畢業典禮,在Space Needle旁的西雅圖中心(Seattle Center)舉行,當天下著雨,幸好是室內的典禮,沒有影響。早上我安排大家十點半先一起去吃早午餐,當天大家約好了盛裝出席,照相也很好看。(第二天是露天的足球場,天氣又冷,穿裙子的人就不多了。)
以柔到達場地,先跟她照了一張相。樑柱打著柔和的紫色燈光,是華盛頓大學的顏色。
我們一排人坐這麼長。以柔的兩位室友也在其中,這個禮拜她們都去彼此的學院畢業典禮捧場,哈莉早晨的畢業典禮剛結束,馬上就與梅根一起趕來,跟我們坐一起:
不久音樂響起,到了學生進場的時刻了。當初選了入場旁邊的座位,所以照相非常方便。因為爸媽無法親自參加,我卯起了勁要將所有的過程完整地呈現給他們看。因此早就安排好弟弟用手機錄影,而我用單眼相機照相,企圖掌握到最完美的鏡頭給阿公阿嬤看。果然弟弟跟我合作無間,結果讓我十分滿意。
以下是以柔進場的錄影和照片。她露出甜美的笑容,跟我們揮手打招呼,還跟她的朋友做愛心手勢呢。
典禮開始,師長們依著系別坐在台上,他們穿的是母校的博士服,因此顏色不一。當系上的學生上台領證書時,他們就走到台下排成一列,與下台後的學生一一握手恭喜他們。上一篇我寫著跟以柔的指導教授聊天,她說列隊與學生握手是她最喜歡的過程。也因為師生關係親密,教授們都願意出席畢業典禮,十分難得。
(戴著黃色工地安全帽的是Construction Management的學生,十分突出)
致詞結束,博士、碩士、到學士的學生依照系別一一上台領證書,輪到每個人的時候會叫名字,特別有意義。我跟以柔幾天前去看過梅根的學院畢業典禮,叮嚀她上台要跟鏡頭揮揮手,她居然也照做了。以下又是我跟弟弟搶到前方照相和錄影的合作。
(穿著紫色博士袍對著以柔微笑的教授,就是這個暑假會指導以柔做研究寫文章的老師。以柔之前跟他握手的時候沒發現,還是他認出以柔,親切地跟她說我們下禮拜見囉。現在握手的這位是這學季教北歐建築的教授)
(這位銀髮的教授就是上一篇寫的畢業論文指導教授,經過兩個學季的切磋討論,她們握完手後還真情流露地互相擁抱)
(0:35見到紫色袍子的教授跟她打招呼,0:41跟畢業論文指導教授擁抱)
領完證書後畢業生起立慶祝,以柔又轉身跟我們揮手了。
畢業典禮其實人聲鼎沸,家長們忙著照相錄影,秩序混亂。但是以柔上台的那一刻,大家為她歡呼,並親眼見到她領證書,和師長們握手擁抱,覺得這四年都值得了。以柔後來也說,以前照相會有些勉強(尤其碰到很愛抓人照相的媽媽),但那天的笑容都是打自真心的愉悅,這份證書得來不易,我猜她一定感覺到努力後的成就感。
典禮結束後以柔過來跟大家打招呼。V先是跟她握手,繼而擁抱女兒,既驕傲又欣喜。
西雅圖中心外面的樹叢顏色很美,雖然還在下雨,但走廊下不會淋到雨,我們順利地照了許多相片,讓學院的畢業典禮留下完美的句點。
(掌鏡的我很喜歡這張,覺得顏色很配,照片柔和的感覺也希望是象徵她未來人生的順利)
第二天的全校畢業典禮於下午一點半在露天的足球場舉行,前一晚下大雨,當天早上還沒停。早早入場後,發現第三排還有座位,我們一長串的人就坐進去了。今年有七千多名畢業生,而這個足球場可容納七萬人,因此來的家人都有座位。剛開始的時候還在下雨,幸好我們從旅館帶了毛巾,將座椅擦乾,才不會將衣服弄溼,也幸好雨不太大,等到畢業生坐定,天公居然很合作地讓雨停了。
(我們又是這麼一大票人,坐在第三排,這樣子能看得很清楚畢業生入場)
(離操場這麼近)
七千多名畢業生進場要走很久,幸好會宣布是哪一個學院進場,我們可以準備好,照樣是我操作照相機、弟弟錄影,我們又合作地捕捉了以柔入場的場景。說真的人這麼多,實在很難認,幸好只要有人先找到再指,就可以掌握到鏡頭。以柔也因為我們大聲叫她的名字,開心地跟我們揮手。
(用個箭頭比較好找)
典禮開始之後,有頒獎、校長致詞(邀請的貴賓教育部長因故無法來致詞,所以校長代表)、學生代表致詞,然後每一位博士生上台領證書,原本以為如此而已,沒想到所有學生都能上台領證書,我想這也是能讓他們順利出場的方法。以柔快要上台的時候打電話告訴我們, 才能趕快錄下大螢幕上她的身影,我也用長鏡頭照到她從台上下來的模樣。
這真是冗長的典禮,歷時快三個鐘頭,而見到關心的畢業生只有幾秒鐘,但是來參加畢業典禮也是見識學校慶祝的方法,還是很值得。結束後雖然大家都很累了,但還是信步走到校園的噴水池,照相留念。
(合照裡有以柔的男朋友,眼尖的你們自己找囉。)
(十年前以柔去參加表姊在Duke University的畢業典禮,現在輪到小她十歲的表弟來,讓他戴姊姊的學士帽,期許十年以後他也能順利地邁向成人之路。)
(當天的晚餐,慶祝兩天的典禮順利結束)
這兩天就這麼轟隆轟隆地就過去了。很幸運地,整個過程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組合:邀請的客人都能撥空前來、並順利地抵達、下大雨的那天在室內舉行畢業典禮,露天的典禮開始以後雨則停了,反而因為天氣涼爽不會讓賓客中暑。住宿地點讓大家可以自由地搭交通工具去目的地或是在市中心遊玩,餐廳吃的菜也都很滿意。我們雖然有特地行程的安排,但也能與許久未見或素未蒙面的兄弟姐妹們聊聊私事,這都是值得珍惜的時光,還有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也能讓賓客有機會認識美麗的西雅圖。以柔大學四年很少有親人來訪,這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讓她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也讓我們十分感激。
自從2006年開始在小城這裡寫網誌,文章分類裡佔最多篇幅的就是「以柔紀事」,無論是童言童語、或是青少年的叛逆、我對孩子的期許與擔憂,總是在這裡毫無保留地流露出來。寫到這兩篇大學畢業,心中隱隱地覺得當母親的責任到這裡應該算告一段落了。我們以身教及言教讓她了解做人的道理,再來要走怎樣的路,端靠她自己去發揮做決定。但是父母的關心永遠不會止息,祝福我們的女兒,在成人的路上獨立而自信地走下去,繼續發掘屬於自己的天空!
延伸閱讀:
- 2006:展翅飛翔(記以柔上幼稚園)
- 2013:恭喜涵涵──兼記杜克大學畢業典禮
- 2019:結束與開始(中:畢業典禮與派對)
- 2019:終須一別(下)